freesex18性满足hd/www.在线观看av/夜夜久/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當前位置:首頁 > 實用信息

復相鋼高強高韌新突破—相變調控

2021-06-04 來源:GS_Metals

高碳貝氏體鋼具有優異的綜合力學性能,在能源行業的承重構件和護甲板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在低碳鋼中,包含貝氏體和馬氏體的復合組織也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強度和韌性。相比于高碳貝氏體鋼,具有復合組織的低碳鋼的沖擊韌性會大大提高,這是開發低碳復相鋼的意義所在。為了獲得貝氏體和馬氏體的混合組織,通常將樣品從高溫連續冷卻,此過程伴隨著奧氏體向貝氏體和馬氏體的依次轉變。而淬火配分工藝可以實現相變順序的改變,即在淬火過程中形成馬氏體,然后在等溫過程中形成貝氏體。目前,廣大學者致力于在組成相的特征上對復相鋼進行組織調控,而利用相變次序調控組織和性能的研究卻鮮有報道
 
近日,韓國浦項科技大學Dong-Woo Suh教授(通訊作者)及其團隊聯合韓國國防發展局研究了復相鋼中相變順序對組織演變和力學性能的影響。當馬氏體相變發生在貝氏體相變之前時,最終組織為均勻分布的板條狀貝氏體和馬氏體;當貝氏體相變發生在馬氏體相變之前時,最終組織為板條狀貝氏體和富碳的塊狀馬氏體。雖然富碳的塊狀馬氏體會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強度,但是材料的沖擊韌性會大幅度降低。而對于馬氏體/貝氏體均勻分布的組織,當馬氏體含量達到~70%時,沖擊韌性依然降低不明顯。因此,通過調控相變順序,可以實現復相鋼強度的提高且不損失其沖擊韌性
 
復相鋼的成分為0.27C-1.5Mn-1.5Si-0.1Cr-0.7Mo(wt.%)。膨脹儀測得樣品的Ac3和Ms溫度分別為830℃和325℃,熱處理工藝如圖1所示。對于MB處理,樣品在箱式爐中進行了900℃/1800s的奧氏體化處理,然后淬火到鹽浴中,淬火溫度(TQ)為330、300、270和230℃,保溫時間為1800s。馬氏體的含量通過膨脹儀曲線確定,奧氏體的體積分數通過XRD測定。對于MB處理,在900℃/1800s的奧氏體化處理后,將樣品淬火到330℃保溫15、35、90和1800s(tB),然后冷卻到室溫,最后對樣品進行330℃/600s的回火處理。貝氏體的含量通過膨脹儀曲線確定,奧氏體的體積分數通過XRD測定。對于兩種工藝,在330℃保溫1800s均得到全貝氏體的組織。奧氏體化后直接油淬到室溫則可以得到全馬氏體組織,隨后進行330℃/600s的回火處理。兩種熱處理后,樣品中的相組成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樣品中主要為馬氏體和貝氏體的復合組織,殘余奧氏體的含量均小于~5%,因此奧氏體對力學性能的影響是有限的
 

 

熱處理工藝示意圖a)先馬氏體后貝氏體MB;(b)先貝氏體后馬氏體BM

 

 

 

 

表1 兩種熱處理后的相組成

 

 

兩種熱處理后,雖然樣品中的相組成相同,但是組織形貌有很大的差別,如圖2所示。對于MB樣品(圖2(a, b ,c)),微觀組織為均勻分布的板條狀馬氏體和貝氏體;而對于BM樣品(圖2(a, b ,c)),微觀組織為板條狀的貝氏體和塊狀的馬氏體。維氏硬度結果表明,BM樣品中塊狀馬氏體的硬度高于板條狀貝氏體的硬度,如圖3(b)所示。而在MB樣品中,維氏硬度的分布比較均勻(圖3(a))。因此,相變順序會強烈影響復相鋼的組織演變,這可能和相變的特征有關。在MB處理中,當樣品冷卻到Ms溫度以下時,奧氏體就會發生分解,轉變為馬氏體。從Ms冷卻到TQ過程中,馬氏體相變一直進行;而在TQ溫度保溫過程中,會發生等溫貝氏體相變,且孕育時間極短。因為馬氏體相變不會改變剩余奧氏體中的化學成分,因此馬氏體相變和貝氏體相變之間幾乎沒有時間間隔。兩種相變的連續進行導致了組織相貌的均勻性。對于BM處理,貝氏體相變會提高剩余奧氏體中的碳含量,導致剩余奧氏體的Ms溫度降低,并提高了馬氏體中的碳含量和硬度。兩種相變溫度的不連續性和奧氏體中碳含量的不同引起了貝氏體和馬氏體形貌的明顯差異。

 
 
 
 

圖2 樣品的微觀組織aMBTQ=300℃);(bMBTQ=270℃);(cMBTQ=230℃)

(d)BM(tB=15s);(e)BM(tB=35s);(f)BM(tB=90s)

 

 

 
 
 
 

樣品的維氏硬度aMBTQ=300℃);(bBMtB=35s

 

 

MB樣品和BM樣品的硬度和抗拉強度均隨馬氏體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圖4(a, b))。在相含量相似的情況下,BM樣品的硬度和抗拉強度高于MB樣品,這可能和BM樣品中富碳的馬氏體有關。而且,1800s的等溫過程會造成MB樣品中馬氏體硬度和強度的降低。樣品中的馬氏體含量越高,樣品的總延伸率越低,且和相變順序無關(圖4(c))。而相變順序會強烈影響沖擊韌性,如圖4(d, e)所示。在室溫和-40℃條件下,隨著馬氏體含量的降低,沖擊能不斷降低。在MB樣品中,沖擊能的變化更加平緩。對于-40℃條件下,當馬氏體含量為~70%時,MB樣品的沖擊能依然可以保持不降低。

 
 

品的力學性能a)硬度;(b)抗拉強度;(c)總延伸率;(d)室溫下的CVN沖擊能;(e-40℃下的CVN沖擊能

 

 

 

為了分析兩種樣品沖擊韌性的差異,對沖擊斷口的形貌進行了觀察,如圖5所示。在室溫下,無馬氏體樣品的斷口表面主要為韌窩,說明斷裂是以韌性方式進行的(圖5(a))。對于馬氏體含量為~42%的MB樣品,沖擊斷口也主要以韌窩為主,沖擊能高于120J(圖5(b))。而對于馬氏體含量為~54%的BM樣品,其沖擊斷口形貌和全馬樣品相似(圖5(c, d))。在-40℃條件下,無馬氏體樣品和MB樣品的斷口形貌為韌窩和解理面的混合(圖5(e, f)),而BM樣品和全馬樣品的斷口為典型的解離斷口(圖5(g, h)),沖擊能較低。因此,MB樣品可以抑制解離斷裂的發生,在馬氏體含量為~70%時仍具有較高的沖擊能。

 
 

樣品的斷口表面a-d)室溫沖擊樣品;(e-h-40℃下的沖擊樣品

 

 

除了韌窩對沖擊韌性的影響外,晶體取向也會影響解離裂紋的擴展。因為{100}面是BCC鐵的解離面,所以<100>取向差的分布或許可以反映解離裂紋穿過表面的難易程度。表2給出了<100>取向差超過10°的占比。有趣的是,MB樣品中<100>取向差超過10°的占比高于BM樣品,說明MB樣品中解離裂紋的擴展更加困難。

 
 
取向差分析

 

 
本文揭示了相變順序對包含氏體和貝氏體的復相鋼組織形貌的影響,并研究了不同的組織形貌對力學性能的影響,為高強高韌復相鋼的組織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歡迎留言,材料科學的進步,需要您的發聲!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scriptamat.2021.113892